首页 > 重点推荐
绽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巴蜀光彩
发表时间:2024-04-11    来源:《时事报告》2024/04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时事报告调研组

  3月的巴蜀处处动人:山川奇峻,江水澄澈,一抹抹油菜花的金黄胜却万紫千红。2022年6月和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两度在四川考察,作出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循着总书记的足迹,记者来到翠云廊古蜀道、三星堆、三苏祠等地,体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精华孕育出的精神气质、英雄气概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深挖文脉 观照古今

  文以化人,文化兴邦。“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记者走进三苏祠,首先读到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

  三苏祠位于眉山市,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的故居。“一门父子三词客”,人们在此能感念一代文学大家的旷世才情,也被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优良家训家风深深打动。

  三苏文化涵盖丰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文化遗产。做好三苏文化的时代表达,必须深入开展三苏文化研究阐释。目前,三苏祠正在建设三苏文化大数据库,四川省还组织实施了三苏文化出版工程。研究者历时五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收录了世界范围内苏轼及苏氏一门书法作品940余件,编纂完成了收录最全、材料最新、研究最为精深的《苏轼书法全集》。

  一座三苏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条古蜀道则见证了半部华夏史。蜀道是中国古代从关中平原穿越秦岭、翻越巴山到达四川盆地的交通要道,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秦并巴蜀时,古蜀道中最重要的金牛道就开通了。金牛道上的翠云廊位于广元,绵延300余里,有着迄今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长、数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的驿道古柏群,据介绍,秦始皇、张飞等都曾参与驿道植树。清代剑州知州乔钵曾写下诗句“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至此,“翠云廊”这个诗意的名字便一直留存了下来。

  蜀道滋养了厚重的三国文化、军事文化、诗歌文化和古柏文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于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于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于兹,朱德命名“帅大柏”亦于兹。

  蜀道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总书记在翠云廊视察结束时嘱托,专注一个问题,持续深入研究下去。2023年12月,四川省正式挂牌成立蜀道研究院,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为蜀道研究提供智力支持。研究院还以挖掘价值和推出成果为目标,重点启动《蜀道大辞典》编纂工作,同时建设蜀道文献资料库,系统推进蜀道文化研究阐释、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

  三星堆位于德阳广汉,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所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先秦时期遗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成果,让古蜀文明一醒惊中国、再醒惊世界。

  三星堆以申遗为契机,系统性推进考古研究。四川省文物局局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总领队唐飞向记者介绍说:“将继续扩大和加强多学科合作,吸收最新史学研究成果,站在世界文明演进史的角度,把三星堆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差异,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清晰地全面呈现出来,让全世界了解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

  发掘保护 久久为功

  观往以知来。追问文明起源,探寻文明踪迹,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

  一眼千年,灿若星河。三星堆博物馆景区管委会宣传推广部部长冉放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星堆文物数量之多,印象深刻。规模如此之大的文物能够顺利面世,离不开考古发掘、文献研究和现代科技方法。1986年三星堆遗址发掘之初,人们用竹竿搭建围栏,将挖出来的文物用纸包住,放进木制箱子运出去,而现在在遗址祭祀区,科技赋能文物发掘及修复的场景随处可见。这里有全球首个“多功能考古综合发掘平台”——考古方舱。考古人员在工作平台悬空清理易碎文物,并对出土文物进行高光谱分析、开展三维扫描等信息采集工作。方舱旁配备应急监测室、有机实验室、无机实验室、文物保护室,能做到发掘前充分预判,发掘后及时处置。现代科技的运用,丰富了考古发掘的方法和内容,推动了我国考古事业迈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星堆博物馆指出,“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面对这项长期任务,要打破学科边界,实现机构协同作战,激发合作活力,不断给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修复带来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考古发掘虽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导,但整个三星堆考古挖掘及修复是由全国40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完成的。各机构针对环境考古、科技测年、DNA测定等不同领域展开学术攻关,连玉器、青铜器、丝绸等不同材质都由专门机构进行攻关。冉放说:“我们最近积极策划三星堆文物外展,借了一些重器去文博兄弟单位,就是因为他们在文物挖掘和修复上提供了特别大的帮助。”这种多团队合作、多学科融合、集全国之力进行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期考古理念和考古技术的新进步,也由此完成了一次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发掘探索。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蜀道研究院学术院长蔡东洲深刻体会到总书记对千年古道、千年古柏的珍视。“总书记的古树情结由来已久,在不同的工作经历中都表达过,这让人非常感怀。”他亲耳聆听了总书记在翠云廊的嘱咐:“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在继承和发扬“官员离任交接”历史惯例基础上,翠云廊通过“一树一档”挂牌保护,“一树一策”科学救护,将蜀道古柏纳入财产保险和健康保险,依托第三方专业力量完成认养运营平台建设,募集社会资金参与古柏保护工作,让蜀道古柏也能实现“长有所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能实现护下来、守得住、代代传。

  文旅融合 动能迸发

  南宋邵博在《清音亭记》中说,“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古老的西南蜀地、丰饶的天府之国,历史璀璨、人文荟萃,令人神往。

  “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必赢bwin官网入口。”

  在蜀道,绚丽的自然之美与深厚的人文之韵相得益彰,成为山水人文的“诗和远方”。翠云廊打造古柏步道、古柏活态博物馆,开发红色研学、非遗之旅、文博之旅等新产品,开展“坐高铁游广元”“古蜀道徒步游”等品牌活动,举办大蜀道山地马拉松赛、剑门蜀道诗歌大会、剑门关文学奖等特色赛事节会。推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吸引更多游客观光旅游,加快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市民和游客沉浸于蜀风雅韵绽放的迷人光彩之中,在领略自然之美、历史之韵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三星堆博物馆找准“文化+科技”融合必赢bwin官网入口突破口,通过数字采集、复原再现、AR展示传播等,打造沉浸式VR云展厅,并配以“设计师说”“策展人说”以及讲解员解说等形式,推动文物资源实现“云交流”,提高展陈可视化、可及性、可亲感。“开放式”文物保护与修复馆,让游客仅隔一道玻璃就能观看文物专家作业过程。“这是遵循总书记‘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指示的实践,游客反响很热烈。”冉放向记者介绍。博物馆一直探索如何把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东西用鲜活的方式展示给游客——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举办文物全球巡展、主题艺术创作展演、文化创意精品展,推出三星堆中华文化全球推广活动和一系列纪录片、综艺片、电影,通过中外记者向国际社会展示悠久深远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三苏祠讲好东坡故事,不仅通过口头讲述,还与三苏祠的古建筑、文物展陈、多媒体创新等结合起来,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把三苏文化传播出去。曾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解的三苏祠博物馆文博研究馆员徐丽告诉记者,“以前游客走进三苏祠,与我们的交流主要集中在三苏的文学成就上。但现在,游客会主动了解苏洵当年是如何教育苏轼、苏辙两兄弟的。三苏文化更全面地走进了人们心里”。为了创新文旅融合形式,一群“80后”艺术家将话剧《苏东坡》打造成剧场版、文旅驻场版和文博融合版,并开通了话剧演出与三苏祠游览的“文旅直通车”服务。

  可登大雅之堂,亦可入寻常人家。以东坡故事命名的眉山美食、衍生的动漫产业、打造的旅游景点、培育的夜间消费如火如荼……先人的生活美学与人生志趣,融入了街谈巷议,化作了人间烟火。

  巴风蜀韵,文脉深厚,源清流长。文化传承必赢bwin官网入口,不仅仅是今人连接古人,更是今人传向后人。巴蜀大地正在以创新之姿、开放之姿、奋进之姿,赓续历史文脉,肩负时代使命,推动巴蜀文化焕发时代价值,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绽放新的光彩。

网站编辑:单良晨
分享到:
必赢bwin官网入口©版权所有